【转载】云南大理:人才赋能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5日 19:48
转自:《中国人才》2023年第8期
发布时间:2023-08-08
云南省大理州聚焦“打造云南一流人才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发展定位,坚持战略谋划、系统布局、守正创新,深入实施苍洱人才“霞光计划”,全链条抓实人才“引育留用”,为新时代大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全州人才总量达42.49万人,人才贡献率达28.57%。
持续发布人才招募令。发布“苍洱为盟·大礼以聘”人才招募令2.0版,分片区组织开展高校引才专场。发布人才引进公告,聚焦园区、产业、教育、医疗领域,着重引进“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和急需紧缺博士研究生。开通“一事一议”绿色通道,刚柔并济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组织开展“霞光人才”推荐评选,围绕人才专项分类组织实施,评选产生123名“苍洱霞光”人才。启动中国人民大学“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北京大学“知行计划”、复旦大学暑期实习实践活动,探索构建实岗锻炼、实践访学、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为一体的“学研炼悟”全链条培养机制。
突出人才分类培育。联动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组织开展人才专项申报,全州122名高层次人才、1个创新团队入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坚持外引和内培并举,实施完成88名基层人才到省州单位对口培养计划。持续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派428名人才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26项、“二等奖”68项 、“三等奖”117项。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年内投入2821万元州级财政经费,持续建强5家科技研究院和3家科研站所,统筹布局一批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基层科研工作站,构建形成“5+3+N”科技创新基地矩阵。
举办高端人才论坛。成功举办“2023年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院士特别论坛、全国C9高校“双一流”建设研讨会、第七届中国水环境模型与智能决策研讨会,15位中外院士专家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深化拓展校地合作。联动5个被帮扶县分别成功举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定点帮扶10周年总结座谈会,服务保障高校考察团到大理实地考察。组建招才引智服务团,定期到高校开展“双招双引”工作。
聚焦产业提供科技服务。认真落实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提供专项培养经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奖补、园区免租减租等优惠政策。启动“组团式”选聘专家人才服务团科技服务园区项目,10家州内企业成功选聘10名省级科技副总。选派10个产业科技特派团、85名科技特派员、46名“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及农村发展。
激发活力打造科技品牌。由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领衔的古生村科技小院在大理挂牌成立15个科技小院,系统开展面源污染精控、烟草、蔬菜、有机循环与有机农业、人文等研究。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完成招生15名。工业级5G创新应用(大理)研究院引进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动云南省第一条智能国标电动车(哈喽大象)生产线落地大理。
产才融合开展示范创建。制定大理州人才工作“一县一品”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全力支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或科研基地,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系统推出剑川木雕、巍山乡厨、鹤庆银匠、宾川“宾果儿”等一批技能人才品牌。
创新服务方式和载体。全面推行首批“白州惠才卡”195张,为高层次人才提供7个方面的贴心服务。举办“兴滇惠才卡”大理州颁授仪式,全州122名高层次人才享有“兴滇惠才卡”。认真落实人才公寓筹建方案,州县联动解决人才安居问题。联动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5个周边城市,推动区域人才互动和资源共享合作,打造“一带协同”飞地人才圈。
强化园区人才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云南省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大理站)功能,支持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探索“人才飞地”模式。依托新青年创客大理基地,持续实施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赋能产业发展服务计划,全方位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开展创业培训15期,培训1064人次,入驻孵化企业11家。
培树“苍洱红驿·智汇大理”品牌。精心组织教育、卫生人才主题“双月茶叙”活动,聆听各类人才意见建议。创新举办“霞光英才荟”系列活动,组织33名引进人才考察调研。联动大理市集中命名16家民宿客栈为“苍洱人才心居”,打造环洱海“康养圈”和“双招双引”平台,持续擦亮大理州作为“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