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上午,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洱海国家野外站”)2025年度自主研究重点课题“高原洱海立体观测智能机器人”启动会在大理召开。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浩,洱海国家野外站站长、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洱海国家野外站秘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副院长封吉猛;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泽晖(课题负责人)、首席研究员程金平、副研究员李彭、副教授朱樱、副教授李萌、博士后沈雪洁,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员曾铮、博士后张子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何红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向孙程,及联培基地相关方向学生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课题负责人李泽晖副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高原洱海立体观测智能机器人”课题的立项背景,明确项目核心目标及面临的跨维度操作、藻类识别、污染物扩散三大核心问题。
随后,课题组成员围绕各自的研究内容、承担任务、前期调研情况和下一步拟开展的工作等作了介绍;并就硬件集成与算法开发、数据处理与平台应用交流、洱海生态与实践等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最终明确了课题下一步的任务分工、责任人、时间节点与成果产出要求,启动会在热烈务实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设立自主研究重点课题是洱海国家野外站持续加强基础观测和基础研究能力建设投入的具体体现。2025年,洱海国家野外站结合主要研究方向,共设立3项自主研究重点课题,聚焦洱海流域地下水水质及氮磷输移通量的评估及影响因素、洱海流域低污染水处理回用技术和高原洱海新型观测指标体系及数据库建设等开展相关研究,旨在为湖泊生态保护、精准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与坚实的科技支撑。